01国汇策略
我儿子今年13岁,刚上初一。原本以为孩子上了初中,会慢慢变得懂事、上进,可没想到,平静的生活却被一个电话彻底打破。
那天,我正在家里做家务,shouji突然响了起来。一看是班主任老师打来的,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。
“喂,老师,您好。”
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。
“孩子妈妈,我得跟您说个事儿,您儿子今天上英语课时,突然毫无预兆地站了起来,然后开始猛烈地推桌子、砸凳子,差点伤到同学。我建议您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。”
老师的声音严肃而急切。
我一下子愣住了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手里的shouji差点滑落。
“老师,您……您是不是弄错了?我儿子平时虽然吊儿郎当,但脾气还算温和啊,怎么会做出这样极端的行为呢?”
“孩子妈妈,我也希望是弄错了,但这是事实。孩子上课之前一切都很正常,突然就变成这样,您还是带孩子去看看吧,问问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。”
展开剩余88%老师耐心地解释着。
挂了电话,我整个人都懵了,匆忙赶到学校。见到老师后,老师又详细地跟我说了事情的经过,还一脸担忧地问:
“孩子是不是最近受什么刺激了?您还是带他看看心理医生吧。”
回到家,看着坐在沙发上一脸疲惫的儿子,我心疼极了。我轻轻走过去,坐在他身边,轻声问道:
“儿子,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会在课堂上那样做吗?”
儿子没有立刻回答,头低得很低国汇策略,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。过了一会儿,他缓缓地抬起头,眼神里满是迷茫和痛苦,低声说道:
“妈妈,我感觉心里很乱,好像有很多东西压着我,让我喘不过气来。我控制不住自己……”
听到儿子的话,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。最近因为儿子的学习问题,我和老公确实没少批评他,最近还对他动了手。
儿子从小就大大咧咧、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,挨批对他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。以前,看到他因为一些简单的错误,比如省略号少写了两个点被扣2分,或者200 + 400 = 60等诸如此类错误,我就气不打一处来,恨不得暴打他一顿,然后歇斯底里地质问他:
“你能不能认真一些!”
可每次熊一顿过后,儿子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,三句话不离玩笑,简直没个正形。
进入初中后,他的学习习惯更是让我头疼不已。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磨蹭到深夜12点,第二天上课就无精打采,还经常漏写作业,各种纪律问题层出不穷。班级群里被点名的总是少不了他,考试成绩公布也总是惨不忍睹。看到他这样,我真的快疯了。
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,我简直要崩溃了,儿子竟然倒退了20名,成了班里的倒数!看着他耷拉着脑袋,晃着腿,一副没心没肺、你爱说什么说什么反正我不听的样子,老公彻底被激怒,没忍住打了他。
接下来的日子,儿子就跟睡不醒似的,整天都无精打采,放学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睡觉。我还以为他又熬夜打游戏,就没怎么在意。然而,我怎么也没有想到,他心理压力竟然这么大!
我想带他去看心理医生,可儿子坚决拒绝了。他轻描淡写地说:
“没事,休息几天就好了。”
但我心里却忐忑不安。
02
无奈之下,我开始在网上疯狂地搜索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理压力大的内容,希望能找到一些答案和解决方法。没想到,我看到了辅仁家庭教育这个机构,说是可以线上咨询,调整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心理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我报名了辅仁家庭教育,并对接上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杨老师。
在电话里,我跟杨老师详细讲述了儿子的情况,随着了解的深入,杨老师逐渐揭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:我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。
家庭环境因素
我们长期因学习问题批评指责儿子,甚至动手,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。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,得不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国汇策略,反而遭受打骂,导致内心焦虑、痛苦,负面情绪不断积累。
记得儿子上一年级时,因为想偷懒不想跑步,学校要求他找家长写假条,结果他居然用刚学的拼音,自己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张假条。当老师向我“控诉”这张假条时,我的第一反应就是“这孩子又给我惹事”,回来对他一顿输出:
“你怎么能自己写假条呢?这是不诚实的行为,你知道吗?”
却完全没有看到,这背后是他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,却被我无情的践踏了。
学校适应问题
进入初中后,学习科目增多、难度加大,儿子一时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和方法,导致学习成绩下滑。同时,新环境中与老师、同学的相处也存在一些问题,他一说不喜欢英语老师,我就会有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,肯定会焦虑地说教:
“你不能这样,老师是为你好,你要尊重老师,学好英语对你未来很重要…”
却忽略了他的感受和想法。
青春期心理特点
13岁孩子处于青春期,身体内激素分泌变化,尤其是睾酮激素分泌旺盛,大脑发育不成熟,情绪容易冲动、不稳定。孩子内心有很多想法和感受,但缺乏正确的表达和释放途径,长期压抑导致情绪爆发。
防御机制形成
孩子长期遭受批评,形成了吊儿郎当的防御机制,吊儿郎当是孩子的情感面具,他用这种无所谓、不在乎的方式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态度,假装看不见、不痛苦,以掩饰内心的焦虑和自尊心。但这种防御机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,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。
回想起上次老公对儿子动了手,之后他变得嗜睡。实际上,那也是一种逃离现实、逃避情绪的表现,因为睡着了就什么也不用想了。
那么,怎么做,才能正确引导儿子,帮他回归到正常、健康的状态呢?
03
改善家庭沟通与关系
杨老师指导我们,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,在孩子倾诉时,不打断、不评判,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机会,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与重视。同时,要多留意孩子的优点,一旦发现,便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。一句真诚的赞美,或许就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,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。
此外,杨老师还建议我们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。避免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和打骂,转而采用温和、耐心的教育方法。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,我们不要再一味地施压,而是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,共同寻找解决办法,做孩子坚强的后盾。
引导孩子情绪表达
情绪管理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课。杨老师引导我们帮助儿子认识自己的情绪,让他了解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的表现和影响。建议我们通过故事、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方式,让儿子明白情绪是正常的,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情绪,从而消除儿子对情绪的误解和恐惧。
为了让儿子更好地释放情绪,杨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些实用的方法,如运动、听音乐、写日记等。当孩子感到愤怒或焦虑时,可以通过运动来发泄情绪;当孩子感到悲伤时,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写日记来倾诉内心的感受。
助力学校适应与学习
在学校这个新环境中,孩子需要我们的引导和支持。我们需要与孩子一起探讨适合的学习方法,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科要求,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。比如,针对孩子英语学习的困难,我们可以建议孩子多听英语广播、看英语电影,提高英语听力水平;多做英语练习题,巩固所学知识。
除了学习,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孩子在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,学会与老师和同学友好相处。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沟通技巧,比如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、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等。当孩子与老师或同学发生矛盾时,引导孩子正确处理,避免情绪激动做出过激行为。
关注青春期心理变化
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,杨老师向我们普及了青春期的心理知识。让我们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,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;让孩子了解自己身心发展的变化,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困惑和烦恼。
同时,杨老师指导我们引导儿子学会进行心理调适。当遇到心理压力或情绪问题时,儿子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。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暗示、放松训练等方式,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。
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我们全家都在悄然改变。
儿子不再是那个满不在乎、吊儿郎当的男孩,他开始愿意和我们分享和交流。至少在家里,面对家人,他可以不戴“面具”,展露真实的自己。看着儿子变得更加自信、成熟和善于表达,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,我由衷地感到开心。
现在的我,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。我不再焦虑地只关注孩子的成绩,而是更加关注他的全面成长。我相信,在爱与理解的陪伴下,儿子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,迎接属于他的美好未来。
发布于:安徽省智慧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